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籠屋與板間房

一個數十呎的板間房單位,呎租竟然能媲美豪宅。籠屋、板間房生活環境差,未得到足夠幫助。七一,很多籠屋板間房的居民都帶攜自製籠屋,跟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上街。

自己有幸跟社協到深水埗、大角咀和觀塘的籠屋和板間房探訪過。籠屋空間狹窄,在床上不但不能坐直,有些甚至連腳也不能伸直,可是居民卻說,業主不斷的加租,這樣一個床位租金竟達千元。房屋署有一個「70呎最低個人住屋標準」,但社協調查過的板間房,平均住屋呎數只有45平方呎;最少亦只有為15平方呎。板間房悶熱潮濕除了令居民高溫難耐之外,亦養了一床木蝨,社工上門探訪一會兒亦換來一腳的咬痕。

原來香港有一條「床位寓所條例」,但社協發現有很多設施和安全條件都不合符規格;而且市面尚存在大量非法籠屋。
板間房雖然因為面積小而租金比較便宜,但事實上每呎的租金比豪宅還要昂貴。社協調查中的板間房平均每呎$30,有些更高達$50。租住碧瑤灣一個中層單位也只是$29一呎;何文田山道高層,每呎$33;曼克頓山高層單位,每呎$31,都比板間房便宜。

有很多籠屋板間房的居民希望搬到公屋。房署指現在輪候時間平均不多於三年,但其實並不包括逾40,000單身人士及10,000新移民家庭,而有很多正正是住在籠屋板間房。就算這些家庭有領取政府的津貼,但領取綜援家庭中,有兩萬多要用生活費補貼租金,租金亦佔入息比例高達三成至五成。

就籠屋和板間房的問題,社協有以下的訴求:

  • 配合安置政策,取締籠屋;
  • 修改「床位寓所條例」,擴闊管制範圍至五至十一伙板間房,內容包括居住面積、伙數及通風設備;
  • 增建長者獨立公屋單位及原區安置;
  • 全面開放市區公屋申請及推行租金津貼政策;
  • 全面登記籠屋板房套房居民、或透過房屋署租住私樓輪候公屋名單、或食物銀行資料,向貧困人士提供緩助;
  • 為貧困私樓分租戶提供租金津貼,並立法管制租金;
  • 恢復綜援租金津貼至2003年水平;
  • 取消單身計分制及增加單身公屋編配額;
  • 取消申請公屋居港七年限制;
  • 提供廉宜單身人士宿舍;
  • 應在全港十八區各設二至三個24小時開放的避暑及學習中心。

我與一個在政府工作的朋友談及過籠屋和板間房的事情。他的看法是,籠屋和板間房是市場需要而衍生出來的。若果政府取締籠屋,這群低收入人士反而會失去這些住屋的選擇。對他的話,我反覆思量。可能籠屋板間房的事涉及複雜的房屋政策和市場機制,我未能明白;不過我還是覺得,如果政府願意體諒低收入人士的生活,以民情為優次的話,自然會想辦法紓緩他們的困境的吧。

鳴謝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提供相片及資料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