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我眼中的七一


二零零四年回歸紀念日那天, 剛放暑假準備升中四的我不知就裡, 跟隨爸爸"過海"到銅鑼灣參加人生中第一次 (直到現時仍然是唯一一次) 七一遊行。還記得媽媽千叮萬囑我要不斷飲水以防中暑, 爸爸怕我在維園排隊等出發時會受烈日暴曬, 於是帶我到波斯富街 "插隊"。
在銅鑼灣廣場對出的電梯走上藍色的天橋, 我嚇呆了,眼框不由自主的湧出了淚水。放眼向灣仔望過去, 長得似是永無盡頭的軒尼詩道上沒有車, 只有穿著白衣的人潮;沒有標奇立異的口號, 橫額和花車(至少那一段人群中沒有), 只有由擋著太陽, 揮撥紙扇的男女老幼組成的隊伍, 緩慢而堅定地朝著同一個方向步行。在香港出生和長大, 比遊行更多人的場面我見過不少;可是看見這麼多懷著相同意願的 "人"-特別是一向都 "各家自掃門前雪" 的香港人-走在一起, 倒是第一次。

原來當很多擁有相同理念的時候,會產生這麼強的力量;
原來香港人一直也擁有這種力量。

接下來數年的七一如何演變已是後話, 可是日後有人問我為什麼在大學讀政治, 問我香港的政制發展民主進程, 問我香港和中國有甚麼不同有甚麼關係, 問我香港人是怎樣的人...的時候, 我總會想起那一年七一。

起源。


二零零三年,二十三條立法過程備受爭議,加上經濟受非典型肺炎衝擊後未見起色,激發五十萬香港人第一次在七月一日回歸紀念日發起遊行。當時大眾訴求清晰,希望特區政府積極完善及落實刺激經濟的措施,更因為不滿中央政府多次干涉香港政治決策以及人大釋法,要求董建華下台。

事隔多年,二十三條立法已被擱置,當時焦點被評擊人物董建華、梁錦松和葉劉淑怡已經紛紛下台,然而七一的遊行則重未間斷過,而且愈來愈熱鬧,各式各樣的民間團體在電車軌上百花齊放,一反港人過往"政治冷感"的常態。外國人拍手稱讚,特區和中央政府也不禁汗顏,似乎還未找到自處的位置。

今天的七一,究竟是什麼?

-

holing 在今年七一遊行後找我,向我訴說了遊行期間的所見所聞和一些零碎但耐人尋味的感受,促成了這部落格的誕生。

第一,我們認為社會運動不應止於高叫口號上街遊行。儘管每年的遊行或多或少都達到了在社會 "make some noise" 的目的,對社會事務或政治的關注應該始於個人對事件的客觀理解和分析,並對其作出一段時期的深入觀察,然後付諸行動。我們希望透過能力範圍內能做到最廣泛而精簡的資料搜集,為這部落格的讀者提供一些渠道去了解更多七一當日有參與發起遊行的民間組織的立場,跟進不同社會運動的進展,看看有沒有參與的途徑。

第二,其實我們和許多對社會時事較敏感的友伴很多時都對社會上一些現象略有感興,可是總沒有動機尋根究底,或是將這些想法組織起來,想發的怒騷沒完沒了可是思緒也是沒頭沒尾的。現在成立了這樣的一個地盤,希望能推動自己和朋友想深一點闊一點,也方便大家進行討論。